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那夜前来的车灯,竟是一辆小巧的电动面包车,车身上绘着花草图案,写着“移动种子图书馆”字样。从车上下来一位短发利落的女子,自我介绍叫方茹,是一名流动图书管理员。
“我一直在各个乡村社区间奔波,提供图书服务。”方茹的声音清脆如晨露,“但最近我在想,为什么只能分享书本的知识呢?植物、种子、自然的故事不也是重要的知识吗?”
她在网上看到了花田的故事,特别是那个种子交换角和共享日记簿的概念,萌生了创建“移动种子图书馆”的想法。她的车上不仅有书籍,还有各种种子、简易种植工具和小型展览设备。
“我想与花田合作,把你们的故事和种子带到更多地方去。”方茹眼中闪着热情的光。
这个提议让大家兴奋不已。王师傅立即对方茹的车产生了兴趣,研究如何为她的车辆加装太阳能板和小型灌溉系统,让她在路上也能培育一些示范性植物。陈星则提出可以开发一个APP,让方茹能够实时更新各个社区的种植情况和故事。
“这就像是花田长出了腿脚,能够走到更远的地方去。”小凡比喻道。
于是,花田的第一个外延项目——“移动种子图书馆”正式启动。方茹的车被改造得更加功能齐全,她定期来访花田,补充种子和故事,然后将它们带到偏远的乡村和社区。
每次返回,方茹都会带来远方的新种子和故事。有的来自山区老人珍藏多年的传家宝种子,有的来自孩子们用零花钱购买的普通花种,每一份都附带着独特的故事。
一个春日的清晨,方茹带回了一个特别的请求。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学校长希望花田能帮助他们创建一个校园花园,让孩子们接触自然,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。
“那个学校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,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。”方茹解释道。
花田团队立即行动起来。小雨负责规划适合的植物种类,王师傅和陈星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自动灌溉系统,李奶奶和刘婶准备了一套适合孩子的种植工具和食谱,林晓和小凡创作了图文并茂的种植指南。
周末,一支小型车队驶向那个山村小学。令人感动的是,许多花田的常客和志愿者也自发加入,车队比预期扩大了一倍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