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雪落花田时(续七) (1 / 4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雪落花田时(续七)

        那远处的灯光渐近,竟是一小队人影,每人手中都提着一盏自制的小灯笼,在夜色中连成一条温暖的光链。领头的是位精神矍铄的老者,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,他们抬着几个大箱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听说这里有片神奇的花田,我们是从南山手工艺村来的。”老者声音洪亮,带着山民特有的爽朗,“带了点我们的‘种子’,想来种在你们这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箱子里不是植物种子,而是各式精美的手工艺品——竹编的花器、陶土的花盆、绣着花草纹样的布艺。老者解释说,他们村里世代相传的手艺如今面临失传,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不再愿意学习这些老手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在网上看到了花田的故事,特别是那本共享日记簿,”一个年轻女孩补充道,“觉得这里或许能让我们的手艺‘生根发芽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意外的到访让花田又多了一个维度。王师傅对这些手工艺特别感兴趣,他年轻时也曾学过一些竹编技巧。那晚,大家围坐在石桌旁,南山村的手艺人展示他们的技艺,花田的人们则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为什么不在这里开设手工艺工作坊呢?”林晓提议道,“花田有这么多访客,正是展示传统手艺的好地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花田迎来了又一个新项目——手工艺角。南山村的手艺人定期来访,教授竹编、陶艺、刺绣等课程,所用材料都来自自然或回收物品。李奶奶特别高兴,她的缝纫技巧终于有了更多传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令人惊喜的是,这些手工艺品很快受到了欢迎。访客们不仅学习手艺,还愿意购买作品,所得收入帮助南山村的手工艺得以延续。一些年轻人甚至开始重返村庄,学习祖辈传下来的技艺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星为手工艺角开发了一个线上平台,让无法亲自来访的人也能远程学习和订购作品。平台的部分收入汇入花田基金,用于维护和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秋意渐浓,花田里的植物开始结籽。今年收获的种子被分装在小巧的手工布袋中,每袋都附有一个二维码,扫描后可以看到这种植物的故事和种植建议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