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冷风中的暖炉公交站的星光 (4 / 10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王师傅检查完线路,把工具箱摆好,又从里面摸出个小台灯:“绘本区光线暗,这个台灯插在旁边,晚上读绘本不费眼。”孙哥立刻搭手,帮他把台灯固定在绘本箱旁,打开开关,暖黄的光刚好落在翻开的绘本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临近中午,阳光透过雨棚的缝隙洒进来,落在贴满照片的墙上。林晓抱着绘本坐在灯旁,男孩推着小塑料车在积木桥上跑,李奶奶织着挂件,张叔和面包店老板娘聊着下午要进的食材,孙哥和王师傅正商量给暖心角装个小书架——是王师傅从店里找的旧书架,要刷成暖黄色,和毛线灯罩配成一套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晴看着眼前的画面,突然想起老周昨天拍的照片:雨夜里的暖灯、贴满太阳画的支架、林晓抱着靠垫的背影。原来这些细碎的瞬间,就像一颗颗小星星——孙哥的粥、林晓的书签、男孩的积木、李奶奶的挂毯,凑在一起,就成了这条街上最亮的太阳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掏出手机,给白板上的新计划拍了张照,发在朋友圈里,配文:“今天的太阳,多了绘本的香、积木的暖,还有豆沙包的甜——下次,咱们再凑点新的星光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评论区里,年轻妈妈很快回复:“明天我带孩子来听林晓讲故事!”老周也发来消息:“我把今天的照片洗出来,下午就贴墙上!”苏晴笑着回复,抬头时,看见男孩举着小塑料车跑过来,喊着:“苏晴姐姐!下次咱们搭个能通到绘本区的桥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风从街角吹过来,带着阳光的暖,裹着面包和粥的香。苏晴点头:“好啊,下次咱们一起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毕竟这条街的故事,从来都是你带一点光,我添一点暖,慢慢凑,慢慢拼,就成了永远不会暗的太阳。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暖心角,王师傅已经把旧书架搬到了门口,砂纸在他手里来回摩擦,木屑簌簌落在铺好的报纸上。“这书架以前是店里放工具的,刷层暖黄色漆,跟绘本区正配。”他说着,从工具箱里掏出罐油漆,林晓立刻跑过去帮忙:“王叔叔,我帮你递刷子吧!我画画时总帮妈妈调颜料,手稳!”

        男孩蹲在旁边,手里捏着刚才张叔给的草莓,一边啃一边看:“书架上能贴我的太阳画吗?这样小朋友找绘本时,就能看见光啦!”孙哥刚好拎着桶清水过来,笑着点头:“当然能,等漆干了,咱们把你的画贴满书架侧面,再挂几个李奶奶织的小太阳挂件。”说着就把清水递到王师傅手边,帮他擦了擦沾着木屑的手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奶奶的轮椅停在绘本箱旁,手里拿着块浅蓝色的棉布,正一针一线缝书套。“这些旧绘本的封面有点磨破了,缝个书套护着,能多放些日子。”她抬起头,看见林晓递完刷子,正蹲在绘本箱前给孩子读故事,就把缝好的第一个书套递过去:“给你读的那本《小熊的温暖小屋》套上,这布软,孩子翻书不硌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晓接过书套,指尖碰着细密的针脚,心里暖融融的。她小心地把绘本套进去,封面露出的小熊图案刚好和书套上的太阳纹挨在一起。“谢谢李奶奶!”她举着绘本给孩子们看,“大家看,咱们的绘本有新衣服啦!以后翻书要轻轻的,好好爱护它们哦。”几个围过来的孩子使劲点头,最小的那个还伸手摸了摸书套,小声说:“软乎乎的,像小被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叔的水果摊刚闲下来,就拎着个竹篮过来,里面装着刚切好的西瓜,红瓤黑籽,还冒着凉气。“天热了,吃块西瓜解解渴。”他把竹篮放在折叠桌上,先给李奶奶递了一块:“您牙口软,这块我切得薄,甜得很。”又给正在读故事的林晓和孩子们分了块,最后把剩下的递给王师傅和孙哥:“你们干活累,多吃点补充力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