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老周的拍立得“咔”地响了,镜头里,林晓举着套好书套的绘本,正给孩子指上面的字;男孩趴在书架旁,用彩笔在纸上画新的太阳,准备等漆干了贴上去;李奶奶坐在轮椅上,手里捏着没缝完的书套,嘴边沾着点西瓜汁,孙哥正用纸巾帮她轻轻擦掉。照片洗出来,苏晴接过来,贴在白板“绘本分享会”那行字下面,和之前林晓带豆沙包的照片凑成了一排。
王师傅刷完最后一遍漆,把刷子放进清水里,站起身伸了个懒腰:“明天漆干了,就能把绘本摆上去了。”男孩立刻跑过去,踮脚摸了摸书架边缘:“明天我要第一个帮苏晴姐姐搬绘本!还要把我的小塑料车放在书架上,当‘绘本小卫士’!”大家都笑了,孙哥揉了揉他的头:“好,让你的小车子守着绘本,谁都不能弄坏它们。”
林晓想起明天的绘本分享会,从书包里掏出张画纸:“我画了故事里的小熊,明天当道具用。”纸上的小熊抱着个小太阳,旁边写着“小熊的暖心角”。李奶奶看了,从车斗里拿出团毛线:“我给你织个小熊挂件吧,挂在绘本上,跟你的画配一对。”说着就拿起毛线针,指尖飞快地动起来,不一会儿,小熊的耳朵就织出了形状。
夕阳西下时,大家开始收拾东西。王师傅把刷好漆的书架搬到雨棚下,用塑料布盖好,怕晚上下雨;孙哥把空了的保温桶洗干净,说要明天早点来熬绿豆粥,天热喝着解暑;张叔把竹篮收起来,临走前还叮嘱:“明天我带点冰镇酸梅汤来,给孩子们当下午茶。”
林晓被妈妈接走时,手里攥着李奶奶刚织好的小熊挂件,还有苏晴给她的绘本分享会流程表。“明天我一定早点来!”她回头挥手,书包上挂着的小熊挂件晃来晃去,和暖心角的灯影叠在一起,像颗小小的星星。
苏晴最后锁门,看着贴满照片的墙——有林晓读绘本的样子,有男孩搭积木的瞬间,有王师傅刷书架的背影,还有李奶奶缝书套的侧脸。这些照片里的人,手里都拿着点什么:一碗粥、一本书、一块布、一把刷子,都是最普通的东西,却凑成了最亮的光。
晚风带着夏末的凉吹过来,她抬头看见暖心角的灯亮了——暖黄的光透过毛线灯罩,在地上投出小太阳的影子,刚刷好的书架在灯影里,泛着淡淡的暖黄色。她掏出手机,给书架拍了张照,发在朋友圈里,配文:“明天的书架会装满绘本,明天的分享会会有小熊挂件,明天的绿豆粥会更甜——这条街的星光,还在慢慢凑,慢慢亮。”
评论区里,年轻妈妈发来消息:“我给孩子准备了小礼物,明天当分享会的小奖品!”老周也说:“我明天早点来,给分享会拍更多照片!”苏晴笑着回复,心里清楚,明天又会有新的星光来——可能是孩子带的小礼物,可能是老周新拍的照片,可能是王师傅帮书架装的小彩灯,也可能是李奶奶织好的新挂件。
毕竟这条街的太阳,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亮,是每个人每天带来一点新的光,一点新的暖,然后慢慢凑,慢慢拼,让这束光永远不会暗,让这条街的故事,永远有下一页。第二天的晨光刚漫过雨棚,王师傅就拎着工具箱来了。刷好的书架已经干透,暖黄色的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,他从箱子里掏出串小彩灯,蹲在书架旁仔细缠绕:“昨晚特意买的暖光款,晚上绘本区亮起来,像裹了层糖。”
孙哥的三轮车紧随其后,车斗里的保温桶比昨天沉了些——绿豆粥里加了,是他凌晨去早市挑的新鲜货。“天热,加清热,孩子们喝着舒服。”他把保温桶摆上桌,刚掀开盖子,绿豆的清香就飘向门口,刚好撞上拎着酸梅汤的张叔:“我的酸梅汤冰了一晚上,跟绿豆粥配着喝,解腻又解暑!”
林晓来得比约定早了半小时,书包里塞着绘本和小熊道具,手里还攥着个布袋——里面是妈妈帮她准备的小贴纸,给听故事认真的孩子当奖励。“李奶奶的小熊挂件织好了吗?”她刚进门就问,话音未落,就看见李奶奶的轮椅从街角过来,车斗里摆着三个小熊挂件,每个都抱着小小的太阳:“昨晚织到半夜,刚好给绘本区挂一个,你讲故事时拿一个,再留一个给今天最乖的孩子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