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那两辆小车在花田入口缓缓停下,车门打开,走下一群年龄各异的访客。领头的是一位银发老者,精神矍铄,目光如炬。
“这里是花田吗?”老者的声音洪亮而温暖,“我是冯教授,这些是我的学生。我们读了《花田年报》,特地前来学习。”
冯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生态教育学教授,带领着一支跨学科的研究团队。他们被花田独特的社区-生态共生模式所吸引,希望将其作为一个活体案例进行研究。
“我们不只是来观察的,”冯教授的学生中一位年轻人补充道,“我们希望能参与其中,成为花田的一部分,哪怕只是暂时的。”
于是,花田迎来了第一批“研究志愿者”。与往常的访客不同,这群人既带着学术的严谨,又怀揣着实践的热情。他们白天参与花田的各项工作,晚上则整理数据、进行讨论。
冯教授尤其对花田的教育功能感兴趣。“这里不是一个正式的学校,却实现了最好的教育效果——在体验中学习,在参与中成长。”他观察着孩子们在花田中的活动,如是评价。
在冯教授的建议下,花田开始系统化其教育项目。小雨和王师傅开发了系列自然课程,林晓和小凡设计了艺术工作坊,刘婶和李奶奶整理了手工艺教学体系,陈星则搭建了一个在线学。
令人惊喜的是,这些课程不仅吸引了孩子,还有许多成年人报名学习。一个退休老人班特别受欢迎,许多银发学员在花田找到了新的兴趣和社交圈。
“学习没有年龄限制,就像生长没有季节限制。”冯教授在一次晚间讨论中说。
研究团队在花田待了整整一个季节轮回,从冬末到春初。离开时,他们带走的不只是研究数据,还有深深的感动和启发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