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秋日的星光落叶与流动的暖 (3 / 8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而这条街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等公交站改造好,他们会把落叶书签挂在新书架上,把手工小房子摆在展示区,把大家的照片贴满整面墙;等冬天来了,他们会围在暖炉旁烤红薯、织围巾,把小太阳挂件挂在帐篷上,让雪天也有暖光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只要有人愿意递出手中的光,这条街的太阳,就永远不会暗。秋日的晨光刚洒进帐篷,孙哥的三轮车就“吱呀”停在门口,车斗里的保温桶比平时沉了两倍——里面是熬了三个小时的八宝粥,红豆、莲子、桂圆都炖得软烂,“张阿姨说孩子感冒没胃口,我多熬了点,给孩子带回去当早饭。”他刚掀开桶盖,甜香就飘进帐篷,张阿姨正好抱着孩子过来,孩子裹着厚外套,小脸蛋还泛着红,“昨天多亏你们送的姜枣茶,孩子夜里不咳嗽了,今天听见粥香,非要来暖心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奶奶立刻从轮椅车斗里拿出个毛线小枕头,上面绣着只小兔子:“这是给孩子缝的,枕着软和,能少闹点。”说着又摸出袋晒干的陈皮,“泡在粥里,孩子喝着开胃,我昨天特意翻出来的,晒了一夏天,甜丝丝的。”张阿姨接过小枕头,眼眶有点红:“你们总是这么贴心,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。”男孩跑过来,把手里的落叶书签递给孩子:“这个给你!晚上会发光,你乖乖喝粥,我教你搭积木!”

        正说着,刘师傅拎着卷图纸走进帐篷,脸上带着笑:“新公交站的设计图改好了,特意给暖心角留了块向阳的地方,比原来大了半倍,还能装个小窗户,冬天晒得到太阳!”大家立刻围过来,图纸上,“暖心角专属区”用红笔标得清清楚楚,旁边还有个小阳台,王师傅指着阳台位置:“这里能搭个木花架,我找些旧木板,再种点多肉,夏天能遮阴,冬天能看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晓凑过来,在图纸空白处画了个小太阳:“我想在新墙面画壁画,就画咱们大家——李奶奶织毛线,孙哥熬粥,王师傅修东西,还有孩子们搭积木,这样大家一进来,就像看见自己的家。”小夏也点头:“我带荧光颜料来,晚上壁画也能亮,像把星星贴在墙上。”张叔摸着下巴:“我在花架旁边摆个小桌子,夏天卖水果时,顺便给大家递杯凉茶;冬天就搬个暖炉过来,烤红薯、煮姜茶都方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男孩突然举着积木喊:“新地方要留块大空地!我要搭座能通到阳台的大桥,上面挂小彩灯,还有大家做的落叶书签!”刘师傅笑着揉了揉他的头:“没问题!我让工人把那块地留平整,专门给你搭大桥!”

        没过几天,一场秋雨淅淅沥沥下起来,帐篷里却格外热闹。大家围坐在炭火盆旁,手里拿着落叶和彩笔,做“感谢卡”送给施工的工人。李奶奶给每张卡缝了毛线穗子,林晓在上面写“谢谢你们为暖心角出力”,小夏贴了荧光贴纸,男孩则画了个小小的施工机器,旁边站着举着姜茶的孙哥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师傅带着工人来拿感谢卡时,孙哥早已熬好了驱寒的姜茶,用陶瓷小杯子盛着,递到每个工人手里:“辛苦你们冒雨干活,喝口暖的,别着凉。”一个年轻工人接过卡,看着上面的画,笑着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么特别的卡,我要带回家给我儿子看,让他知道,大家一起做事,多热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雨停的那天下午,小夏收到了爸妈的回信,信封上贴着她寄走的银杏叶,里面还夹着张照片——是爸妈在老家院子里种的银杏树,配文:“收到你的穗子和书签了,就像看见你在暖心角的样子,我们很放心。”小夏把信读给大家听,李奶奶握着她的手:“以后想爸妈了,就来跟我织毛线,咱们织个‘全家福’挂件,挂在新暖心角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日子一天天过去,公交站的改造终于接近尾声。搬家那天,整条街的人都来帮忙——孙哥的三轮车运着绘本箱和保温桶,王师傅扛着提前做好的木书架,李奶奶的轮椅上堆着毛线挂件和落叶书签,男孩和小宇抱着积木桶,跑前跑后指挥:“大桥要放在阳台旁边!绘本架要对着窗户!”

        新暖心角比大家想象的更温馨:王师傅做的木书架摆在窗边,上面挂着小夏的荧光书签和李奶奶的毛线挂件;林晓画的壁画铺满了整面墙,阳光照在上面,壁画里的小太阳像真的在发光;张叔种的多肉摆在阳台花架上,绿油油的,透着生气;男孩搭的积木桥从门口通到阳台,栏杆上挂着大家做的落叶书签,风一吹,轻轻晃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