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冷风中的暖炉公交站的星光 (1 / 10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林浩第二天一早就扛着个旧灯具过来,灯罩上还沾着点灰尘,他擦得发亮:“这是我家换下来的吸顶灯,亮度够,我昨晚改了线路,能直接接在公交站的插座上。”话音刚落,一个穿工装的师傅就拎着工具箱走过来,是街对面五金店的王师傅:“我昨儿看推送说要装灯,特意带了防水胶带和备用灯泡——这雨棚下装灯得防淋,我帮你们弄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奶奶的轮椅车斗里,装着三个刚缝好的毛线灯罩,暖黄的毛线裹着硬纸板,边缘还绣着小小的太阳纹:“我把上次织挂件剩下的毛线都用上了,裹上灯罩,光透出来就是暖的,不刺眼。”男孩蹲在旁边,正用彩笔在灯罩内侧画小草莓和弹珠图案:“我要把这些都画进去,晚上开灯时,就像把咱们的积木桥和暖心角都装在灯里啦!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哥的三轮车改成的“移动暖房”也停在了公交站旁,车斗里摆着两个新的保温桶,一个装姜茶,一个装热粥,车把上挂着串小太阳挂件,风一吹就晃:“我早上四点就起来熬粥了,放了红豆和红枣,喝着暖身子。”面包店老板娘也推着小推车过来,车上的保温箱里码着刚出炉的蔓越莓面包,袋子上除了太阳图案,还多了行小字:“暖心角专属,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装灯的时候,王师傅站在孙哥搭的简易梯子上拧螺丝,林浩在下面递工具,李奶奶坐在轮椅上,帮他们扶着线团——怕电线蹭到地上的水。男孩举着自己画好的灯罩,等王师傅把灯座装好,就踮脚递过去:“王叔叔,先装这个!我画了弹珠,开灯会亮!”王师傅笑着接过,把灯罩扣上去时,阳光刚好透过图案,在地上投出小小的草莓影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周的拍立得“咔”地响了。一张拍的是王师傅站在梯子上,林浩仰头帮他扶灯罩,两人脸上都沾了点毛线絮;一张是男孩蹲在地上,指着灯影里的草莓图案,给面包店老板娘看;还有一张是李奶奶用纸巾,帮孙哥擦车斗里溅到的粥渍,孙哥笑着摆手,却把自己的搪瓷杯递过去,让李奶奶先喝姜茶。

        灯装好的那天晚上,苏晴特意过来看看。暖炉亮着橘色的光,新装的吸顶灯透过毛线灯罩,洒下暖黄的光,把整个雨棚照得像个小房子。一个刚下班的姑娘,抱着怀里的文件袋,站在暖炉旁喝姜茶,手里还拿着本暖心角的旧绘本——是早上年轻妈妈送来的,封面上画着小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灯真暖啊。”姑娘笑着说,“我每天加班到这么晚,以前等车总觉得冷,现在站在这儿,喝口姜茶,看两页书,就觉得心里踏实。”旁边一个遛弯的老爷爷,也凑过来烤手:“我刚才看见孙哥的移动暖房,在街尾给环卫工人送粥呢,这孩子心细,知道他们辛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男孩拉着孙哥的手,站在灯底下,抬头看灯罩上的图案:“孙哥你看,灯里的弹珠好像在发光!”孙哥蹲下来,指着灯影里的小太阳:“那是因为咱们把星光都装进去了——你织的挂件、李奶奶的灯罩、王师傅的灯泡,凑在一起,就成了晚上的太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叔拎着刚煮好的红薯过来,分给等车的人和帮忙的人:“刚从烤箱里拿出来的,还热乎着。”他递给面包店老板娘一块,笑着说:“你天天送面包,也尝尝咱们的热红薯,甜得很。”老板娘咬了一口,点头说:“下次我把烤箱里剩下的面包边带来,咱们烤红薯时,能裹着面包边,更香!”

        苏晴掏出手机,拍了张暖灯下的暖心角——暖炉冒着热气,灯影里飘着小太阳和草莓的图案,大家围在一起吃红薯,笑声混着姜茶的香气。她在朋友圈里发了张照片,配文:“晚上的太阳,也是星光凑的——这里的每一盏灯、每一口热的,都是有人在把自己的光,递给需要的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评论区里,年轻妈妈留言:“我明天带孩子来帮忙整理绘本!”王师傅也说:“下次灯要是有问题,随时喊我,我随叫随到!”苏晴看着这些留言,再抬头时,看见孙哥的移动暖房从街尾开回来,车斗里的保温桶还冒着热气,车把上的小太阳挂件,在灯光下闪着光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