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一个周末的清晨,花田来了一群特殊访客——附近康复中心的孩子和老师们。其中一个坐轮椅的小女孩被月光草深深吸引,怯生生地问能否摸一摸发光的叶子。
“当然可以,”小雨温柔地拉起她的小手,轻轻抚过月光草的叶片,“它们喜欢被温柔地对待。”
那一刻,小女孩脸上的惊喜光芒比月光草还要明亮。
这件事启发了苏晴和小凡。他们与康复中心合作,开始规划花田的无障碍通道和适合特殊需要人群的互动园区。李哲提供了适合轮椅高度的抬升花床设计,王师傅则动手制作了一系列便于操作的园艺工具。
“花田应该属于每一个人。”小凡在日记簿上写道,旁边是他画的无障碍园区设计草图。
初夏时节,小凡和杨女士筹划的“花田故事馆”终于破土动工。令人感动的是,许多曾经来访过花田的人都回来帮忙。有人提供建筑材料,有人贡献专业技能,有人只是来搬一块砖、刷一面墙,都要留下自己的心意。
建设过程中,工人们不时在地里发现各种小惊喜——有时是一袋不知名人士留下的种子,有时是一张鼓励的纸条,甚至有一天清晨,大家发现工具棚外放着一套精致的手工园艺工具,没有署名,只有一张卡片:“愿花田永远繁茂。”
与此同时,刘婶的种子食谱越来越受欢迎。在大家的鼓励下,她开始每周六上午在花田开设“种子美食工作坊”,教人们如何用各种植物种子制作健康美食。李奶奶则组织孩子们用干花和种子制作手工艺品,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花田的维护和发展。
一个雨后的下午,当苏晴正在整理日益增多的日记簿时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慢慢走近石桌。
“请问,”老妇人的声音颤抖着,“你们是不是有一株叫‘忆笑’的玫瑰?”
苏晴点头,带领老妇人来到玫瑰园。令人惊喜的是,李哲的“忆笑”玫瑰已经长出了好几个花苞,其中一个已经开始绽放,淡粉色的花瓣上带着晨露,娇嫩欲滴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