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雪落花田时(续十七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监测站的屏幕在深夜突然跳了下,淡银色的波纹从角落漫出来,像把南半球的月光揉碎在了屏上。苏晴刚写完日记,指尖一碰屏幕,波纹就顺着她的指尖飘到了恒温箱——竹盒里的北极柳芽尖突然顿了顿,嫩黄的尖儿朝着院门口的方向弯了弯,连缠在上面的苔藓银线,都跟着亮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银蕨的信号!”朵朵的声音从门外传来,她抱着光谱仪跑进来,仪器上的银线正和屏幕里的波纹缠成圈,“你看!它在靠近,还带着新西兰的松针味呢!”话音未落,院外就传来了熟悉的快递车声,这次的箱子没裹棉絮,反而套着层绣着银蕨纹样的粗布,拆开时,一股混着潮湿泥土和松针的清香飘了出来——里面装着个玻璃罐,罐底铺着细碎的银蕨孢子,罐壁贴着张透明的叶子标本,标本上的银纹在灯下亮着,像撒了把碎星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我们在银蕨树下捡的孢子,”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,还沾着点泥土,“银蕨的叶子会朝着太阳转,我们把它放在窗边,它总对着北边晃,好像在等你们的光带!对了,罐子里还有点新西兰的土,是银蕨扎根的地方,它说要带着家乡的土,和花田的朋友‘握握手’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爷爷早推着轮椅候在旁边,手里的木盒比之前的竹编盒更小巧,盒壁刻着银蕨的叶子纹路,盒底垫着晒干的羊齿草——“银蕨喜欢透气的地方,羊齿草能保潮,还能和它认个‘远亲’。”老奶奶小心地把新西兰的土铺在盒底,刚捏起一撮银蕨孢子撒上去,罐壁上的叶子标本突然飘了起来,轻轻落在木盒里,标本上的银纹瞬间化开,顺着土缝钻进去,和北极柳的蓝光缠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    显微镜下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:银蕨孢子慢慢展开,细如发丝的银纹从孢子里钻出来,碰到北极柳芽尖的蓝光时,竟织成了片小小的“星纹叶”;更巧的是,苔藓的银线凑过来,刚好绕在“星纹叶”的边缘,像给叶子镶了圈银边。苏晴把屏幕连到太空站,宇航员的声音立刻传了出来:“风信子的花瓣又变了!冰裂纹旁边多了圈银纹,像把银蕨的叶子印在了上面,刚才极光闪过的时候,银纹还跟着亮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屏幕里的风信子确实变了样,淡紫色花瓣上,冰裂纹的银粉旁多了层细碎的银光,两种光缠在一起,像把北极的冰和南半球的星子都装在了花瓣上。阿杰赶紧翻手册,把之前画的光带又拉长了些,从花田一直绕到地图上的新西兰,还在光带经过的地方画了个小小的银蕨,旁边注着:“银蕨说,光带的味道像松针和阳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小满蹲在旁边,把银蕨孢子画在木盒的纹路里,又在旁边添了个小小的太阳——“银蕨喜欢太阳,我要让它在画里也能晒到和花田一样的太阳。”朵朵则把光谱仪的银线画在风信子的花瓣旁,笔尖沾了点蓝墨水,让银线和紫线缠在一起,“这样它们就算隔着地球,也能一直‘说话’啦!”

        后半夜的风变得更软了,带着银蕨的清香绕着花田转。恒温箱里的木盒突然亮了,银蕨的星纹叶、北极柳的蓝光、苔藓的银线缠在一起,从盒缝里漏出的光,刚好飘到田埂上的向日葵——向日葵的花盘又转了转,这次朝着南半球的方向更明显了,叶片上的暖光顺着光带飘过去,和银蕨的银光融在一起,像给光带镶了层金边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晴趴在桌前写新的日记,指尖碰到木盒时,能感觉到细微的震颤,和太空站风信子的频率、新西兰孢子的波动,竟像唱着同一首歌。风里的声音又多了种调子,是银蕨叶子摩擦的轻响,混着北极的冰脆、南极的苔藓香,还有太空的微光,在花田上空绕着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今天,光带牵到了南半球,”她写下这句话,抬头时刚好看见监测站的屏幕亮了下——是非洲草原的社区发来的邮件,附了张猴面包树的照片,照片里的小树苗正朝着北边晃,“我们的猴面包树种子总对着星空长,它说想听听花田的光带,还想和向日葵一起等春天!”

        阿杰凑过来看见照片,突然指着地图笑:“那我们的光带,下次要绕地球一整圈啦!”朵朵抱着手册,在猴面包树的照片旁画了个小小的光带箭头,旁边写着:“向日葵说,它会等着和猴面包树一起看太阳!”

        夜色渐深时,花田的光带更亮了。南极的银光、北极的蓝光、太空的紫光、南半球的银光,还有向日葵的金光,缠在一起顺着田埂飘向星空,像把全世界的春天都串成了条会发光的项链。恒温箱里的银蕨孢子又动了动,星纹叶朝着猴面包树照片的方向晃了晃——像是在和远方的新朋友,提前打了个招呼。

        风里的声音还在继续,是银蕨在说“我到啦”,是猴面包树在说“我等着”,是太空的风信子在说“我看着呢”,还有北极柳和苔藓在说“我们一起等”。花田的夜,比昨晚更热闹了,每道光都是个新的约定,每阵风都是句新的问候,而那些藏在星空下的故事,正顺着光带,朝着更远的地方赶去。

    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文窗小说;http://m.furengroup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