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孩子们第二天清晨,赵阿姨踩着晨光拎着豆沙罐来了,罐口还沾着点红豆粒,是她凌晨五点就起来熬的:“我特意少放了糖,孩子吃着不齁,配今天的糖糕刚好。”她刚把豆沙倒进碗里,刘婶就抱着个布包进门,里面是拆好的旧毛衣线,米白、浅灰、淡蓝,绕得整整齐齐:“这线软和,李奶奶织围巾、手套都能用,比新线还亲肤。”
李奶奶立刻把毛线摊在桌上挑拣,指尖捏着米白线团笑:“这线织婴儿小袜子正好!前几天听张叔说,街尾新搬来的小夫妻有个刚满月的宝宝,天儿冷,刚好送两双过去。”说着就拿出竹针,起针的手法又快又稳,小夏妈妈凑过来学:“李奶奶,您教教我呗?我也想给孩子织两双,比买的暖和。”
孙哥早把暖炉烧得旺旺的,还找了块旧铁皮,弯成小支架:“昨天孩子们说要做更多小鸟喂食篮,这支架钉在树上,篮子就不会被风吹倒。”王师傅拎着工具箱过来,掏出卷尺量了量支架:“我再给支架焊个小挂钩,能挂两三个篮子,小鸟来了也不用抢。”
孩子们围在桌边做喂食篮,林晓带来了硬纸板和彩绳,男孩把自己的旧积木拆了几块,粘在篮子边缘当装饰:“这样小鸟来吃东西时,还能看见小太阳图案!”小宇则在篮子上贴满荧光贴纸:“晚上小鸟要是来,也能看见光!”小夏妈妈帮着剪彩绳,把每个篮子都系上长长的绳,方便挂在树上。
张叔的热饮摊又加了新花样——用刘婶送来的旧毛衣拆下来的毛线,编了几个杯套,套在陶瓷小杯子上:“这样喝热汤不烫手,还能重复用。”他给每个孩子递了杯加了桂花的热牛奶,杯套是浅灰色的,刚好能攥在小手里:“暖手又暖心,喝完牛奶咱们吃豆沙糖糕。”
马大爷推着栗子车过来时第二天清晨,街尾的小夫妻踩着晨雾来了,丈夫拎着保温桶,妻子抱着裹得严实的宝宝,怀里还揣着袋小咸菜——是凌晨三点熬的小米粥,配着自家腌的萝卜丁,咸香开胃。“昨天听大家说早上爱吃热乎的,特意多熬了一锅,”妻子轻轻晃着宝宝,“这粥熬得烂,老人孩子都能吃。”
孙哥赶紧接过保温桶,掀开盖子,小米粥的清香立刻飘满暖心角:“我去拿陶瓷杯子,咱们分着喝!”林晓已经搬来小凳子,让小夫妻坐在暖炉旁:“宝宝真乖,我给TA拿本婴儿绘本吧,上面有好多小太阳图案!”说着就从刚整理好的绘本堆里,找出本《小太阳宝宝》,轻轻翻开给宝宝看。
图书馆阿姨拎着个布包过来,里面除了婴儿绘本,还有几本幼儿手工书:“这些手工书里有折纸太阳、黏土小花的教程,春天来了,刚好教孩子们做。”她帮林晓把绘本分类摆好,婴儿绘本放在矮书架上,方便小夫妻随时拿:“以后我每月都来更绘本,让暖心角的故事永远新鲜。”
李奶奶和小夏妈妈捧着刚织好的婴儿袜过来,米白、浅粉、淡蓝,每双袜口都绣着迷你小太阳。“这三双给宝宝换着穿,”李奶奶轻轻碰了碰宝宝的小脚丫,“软乎乎的,不硌脚。”小夫妻接过袜子,眼眶有点红,妻子小声说:“我们刚搬来,还没认识几个人,没想到大家这么惦记我们……”
男孩跑过来,手里举着个刚折的纸太阳:“给宝宝的!我跟着手工书折的,会发光哦!”他把纸太阳贴在宝宝的小被子上,阳光照过来,纸太阳的影子落在宝宝脸上,引得宝宝咯咯笑。小夏妈妈赶紧掏出手机,拍下这一幕:“这张照片要洗出来,贴在暖心角的墙上!”
王师傅扛着几个旧花盆过来,是他从店里找的,边缘有点磕碰,刚好让孩子们画装饰。“春天种向日葵正好,”他用砂纸把花盆磨光滑,“我再钻几个排水孔,免得花根烂了。”张叔拎着袋腐叶土跟在后面:“这土是我在公园松的,肥得很,种出来的向日葵准能长到一人高!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