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那天,杨女士在花田待到了日落,不仅给出了专业建议,还帮王师傅改进了灌溉系统的设计。当她尝到刘婶用种子食材制作的晚餐时,更是惊叹不已:“这些营养价值很高,可以开发成特色产品。”
夜幕降临,花田的灯光次第亮起。杨女士望着星空下的花田,忽然说:“小凡,也许你是对的。这里确实...很特别。”
小凡笑了,那是彻底释然的笑容。
杨女士没有第二天就离开。她请了年假,留在花田帮忙规划。令人意外的是,她与王师傅特别聊得来,两人经常蹲在田埂上讨论土壤改良和植物搭配,一聊就是大半天。
“你王爷爷年轻时就想当园林设计师,”刘婶悄悄告诉苏晴,“但因为家里条件不好,早早当了修鞋匠。这下可找到知音了。”
花田的扩展计划很快出炉。杨女士利用专业知识,将花田分为多个功能区:观赏区、食用植物区、草药区,甚至还规划了一个生态池塘。王师傅则负责将所有设计变为现实,他的工作室里又增添了新的图纸和模型。
消息传开后,来花田的人更多了。有专业植物学者来研究山海花银籽的特性,有摄影师来记录花田春色,还有附近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来上自然课。
花田日记簿越来越厚,里面不仅有文字图画,还贴满了照片、叶片标本和各种票据。第三本日记簿已经开始使用,封面是林晓画的群像——花田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画中,包括新加入的杨女士和小凡。
谷雨前夕,花田迎来了一场春雨。细密的雨丝滋润着土地,新种的幼苗舒展开来。雨停后,阳光穿过云层,在湿润的土地上蒸腾起淡淡雾气,恍若仙境。
就在这片雾气中,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慢慢走来。他在那株梅树前驻足良久,然后走向石桌边避雨的众人。
“请问,”老者声音温和,“这里是不是有一本花田日记?”
苏晴点点头,取出放在防雨盒中的日记簿。老者颤抖着手翻开日记,当看到某一页时,眼眶突然湿润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