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一百零三章 扁担宽,板凳长;绕口令平仄发音,老祖宗的智慧! (17 / 19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绕口令你特么是认真的吗?!

        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是什么鬼啊喂!

        平仄发音,我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规则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古汉语中,字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,平声包括阴平、阳平,发音较为平稳悠长;上声、去声、入声统称为仄音,发音有升降变化或短促有力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在诗词创作中,通过合理安排平平仄仄的声调组合,能够形成节奏鲜明、和谐优美的韵律,比如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这句诗词,“两个”是仄仄,“黄鹂”是平平,“鸣翠柳”是平仄仄,“一行”是仄平,“白鹭”是仄仄,“上青天”是“仄平平”,

        仄仄平平平仄仄,仄平仄仄仄平平,读起来抑扬顿挫,富有音乐美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,都是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底蕴,都是来自于老祖宗们的优雅、智慧,也是独属于我们民族值得自豪的文化遗产!

        提起华语,你说歌颂,可以歌颂的角度很多,本期《华语打歌中心》新升级“红歌季”的新嘉宾们有很多是之前沈铭恩在《国语国韵》推广会上见过的,他们很多人有个毛病,那就是只要歌颂华语,就喜欢提历史人物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那华语的优美、精妙跟这些人固然有关系,可他们只是人物,很难将语言具体的精妙道尽,只说人物,说好听点儿引发大家遐想,说不好听了就特么是不知道华语具体精妙在哪儿,提个知名历史人物蹭个热度博眼球罢了!

        像是沈铭恩的“平平仄仄”,光是这个平仄发音,就足够秒杀他们所有人对“华语”命题创作主旋律歌曲方面的立意了好吗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