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“而新中国刚正经地诞生出些许和平……”
“我不禁明白肩上有着什么担负……”
“是的,红星的光芒,定会照亮整座山谷。”
“届时,我会戴上那大红花,摇下车窗……”
“看远处洱海边的月下,定有妹在为我歌唱。”
……
“1951秋幕”到“1952春幕”,时间的延续,那个时代家书的叙事方式,每一个字眼都仿佛裹挟着沉重的历史感,包裹着每一位正在聆听这首歌的国人。
弹孔、疼痛、指导员的牺牲、战士们悲痛欲绝杀红了眼的模样,好多个画面仿佛随着沈铭恩的歌声完整的传递到了听众们的脑海里……
沈铭恩的歌声并不高燃,他的旋律也仍旧一如往常,可歌词里的背景故事却在不断延续,这一刻再高燃的旋律也没有歌词里的“故事性”更令人上头。
眼睛看到的,永远没有脑海里想象的来的更戳人!
也因此……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